鳴鳳社第14-18期

信與行~他來自剛果,如今成為我們的同胞~

文 / Panz 鍾育恆 

        他1989年3月21日來到台灣, 那年29歲,第一個落腳之處是位於 萬華興寧街70號,始建於1969年9 月24日的天主教台北教區聖女小德 蘭堂,歷經28年的黃金歲月,因為 對這塊土地貢獻卓著,中華民國內 政部決定授予國民身分證,使他正 式成為你我的同胞。他名叫高福南 (Fr.KHOHI MBWI),是一位天主教 的神父,因為皮膚黝黑,所以被暱 稱為「巧克力神父」。而來台這麼 些年,他的主要工作則是【傾力幫 助台灣的弱勢族群】。 2018年2月2日下午6點,台北 鳴鳳社的節目主委E. T. Sharon隆重 邀請高神父出席本社第13次例會, 並擔任例會的演講人,演講的題目 則是:「當巧克力遇到蕃薯」。 高神父出生於剛果(剛果民主 共和國),他用相當詼諧的方式,介 紹了他的家鄉。它位於非洲中部, 從西北順時鐘往西南,依次與剛果 共和國、中非、蘇丹、烏干達、盧 安達、蒲隆地、坦尚尼亞、尚比 亞、安哥拉等國為鄰。這片擁有廣 袤森林、豐富黃金、鑽石,特別是 用於手機通訊的主要原料鈳鉭鐵礦 (Coltan)...等天然資源,面積相當67 個台灣的土地,由於新加坡擁有極 大面積森林(大約18個台灣)的合法 權力,所以砍伐木材的收益大部分 歸新加坡所有;因為鈳鉭的開採所 引發的戰爭,導致超過400萬人為 此慘烈犧牲;極為廉價的勞力,被 嚴重剝削於黃金、鑽石和煤礦的開 採,所導致的普遍貧窮,則使得許 多地方,還得靠獵捕出賣大猩猩, 來賺取微薄的生活所需。高神父還 特別舉例:透過好萊塢電影幾乎無 遠弗屆的影響力,讓世界上極大比 例的人都以為非洲大猩猩極為兇 殘,甚至會吃人,殊不知產自剛果 的大猩猩向來都是以吃素維生的。 可是貧窮並沒有使他喪志,源 自於天主教的信仰和栽培,使他遠 渡重洋來到台灣,花了大約兩年的 時間,學會了中文和台語,從而開 始了他宣教牧會,並且將極大心力擺在務實關懷所在地區弱勢族群的 工作。 在完成語言學習之後,從1992 年到1997年,高神父擔任天主教台 北教區聖女小德蘭堂的主任司鐸。 1997年轉赴台中改任天主教台中教 區聖若瑟天主堂的主任司鐸。1999 年9月21日凌晨那場驚天動地的大 地震,使從小不知地震是什麼滋味 的高神父,一度還錯以為海峽對岸 發動攻台戰爭。這場導致中台灣嚴 重受創的世紀災難,也使得素來關 懷台灣弱勢族群的高神父,用實際 的行動,在第一時間就協同教會弟 兄姊妹,親自開著車子,載滿了救 援物資,一再深入災區,開始了更 為深入社區基層的關懷義舉。 演講的資料畫面,迅速轉入位 於霧峰的花東新村,高神父告訴我 們,從1999年至今,這群來自花東 的原住民,所有壯丁都到外地謀生 去了,村裡的老弱婦孺則仍然住在 極其殘破的房屋裡,過著災後至今 依然嚴重缺乏生活資源的日子。 在地區土地重劃,以致於嚴重 延誤台中南屯天主堂重建的狀況 下,高神父仍然藉由他在台中教區 的影響力,將可用資源積極投入包 括花東新村以及互助國小,幫助這 些原住民部落的小孩,不僅接受正 規教育,並且運用課餘時間,積極 學習原住民傳統編織和飲食,使他 們不僅能夠使原住民的傳統文化獲 得有效傳承,同時也可以因而逐漸 具備出外謀生的技能,並從而逐漸 改善部落的整體生活品質。 當簡單的幾張照片,表達了這 些原住民部落的小朋友,學習傳統 編織、傳統飲食、原住民舞蹈,和 組成原住民鼓樂隊,甚至於連高神 父本身,也坐上編織台,學習珍貴 的原住民編織藝術,使我開始熱淚 盈眶。不是嗎?有那麼多人天天高 呼愛台灣,我們卻需要一位來自剛 果的巧克力神父,窮其黃金歲月之 力,為這塊土地上這群幾乎已經完 全被大家嚴重忽視的弱勢族群,努力保存獨屬於他們的文化火苗。對 此,我們不該表達深深的感恩和發 自內心的謝忱嗎? 在演講剛開始,高神父就明示 了他人生的座右銘:「來自對上帝 的信仰,讓他深知道面對人生, 必須培養足夠的『智慧』,修養 高尚的『道德』,認識珍貴的『生 命』,看清楚卓具正向價值的『將 來』,在困境中獲得來自天父的 『安慰』,從而醞釀出足夠的『勇 氣』,發揮儘可能的『創意』和 『魄力』,就可以有機會把各人的 生命張力和能量發揮到極致。」我 想,這應該就是他遠渡重洋而來, 至今依然無怨無悔的為這塊土地與 人民無私奉獻的動力來源吧。 在演講結束後,CP Base依照 慣例致贈社旗與禮金的時候,高神 父表現出一種來自生命深處的幽默 和靦腆,還用非常道地的台語向大 家大聲的說:「甘唔係人來就好啊 嗎!」當下就惹來一陣哄堂大笑, 也為他當晚感人的演講劃下一個堪 稱完美的句點。

       節目主委E. T. Sharon在主席鳴 鐘宣布閉會之後,還特意加碼演 出,用有獎徵答的方式,結合高神 父出示剛剛領到的中華民國國民身 分證,讓猜對證號尾數,以及答對 猜題的社友,能夠自由選擇她為此 所專門預備的小禮物,舉手答題的 盛況與百分之一百的答對率,則充 分顯示出包括DG Skin、輔導顧問 PP Heart、五位特別來賓,和大家 對於這場演講的高度肯定和推崇。 追根結底,E. T. Sharon之所以 會慎重邀請高神父蒞會演講,我相 信是希望透過他所分享的每一則真 實故事,讓大家領受那一份因為信 和無私的愛,所衍生出來的感人行 動,從而啟動我們也能充分發揮扶 輪的服務本質與精神,一齊用更多 的心力,針對台灣有需要的角落, 踏實的去愛、去行。

2018年2月5日2時35分寫於新店寒舍 

黑潮歸來,洄瀾如昔 

撰文:Victoria

       臺灣知名海洋文學作家廖鴻基先生在2016年8 月進行了一場循著黑潮北上的奇幻漂流,能 想像嗎?乘坐在無動力的方筏上,沿途只是順著洋 流北漂,竟然就在黑潮的推動之下,以「天宇為 帳,海波為床」,歷時五日漂了將近三百公里,黑 潮這條海上高速公路再度為我們展現大自然巧妙而 精細的設計。黑潮歸來後的2018年2月,廖老師將 這段奇幻漂流寫成《黑潮漂流》一書,並重回太平 洋舉辦第一場海上簽書會,小書迷如我,自然不 會錯過這噱頭十足的活動,旋即報名多羅滿賞鯨 團,期待在廖老師的導覽下一邊尋找鯨豚蹤跡,一 邊簽書留影。

       然而,完成報名後的一週,強震重挫了花蓮, 新聞媒體對災區的連線報導,讓身邊的人聽聞我的 花蓮之行都紛紛表示宜再三思,然而賞鯨船既按原 定計畫出發,實在沒道理因被過度渲染的二手訊息 阻礙了決心,我還是決定要去。不幸中的小確幸是 原本一票難求的普悠瑪對號列車非常容易入手,代 表往返花蓮的遊客數量銳減,這對震後亟需快速回 復正常生活的花蓮來說恐非喜事。

       無懼餘震威脅的我,在二月底的最後一個週末 如期前往花蓮,然而站前紀念品店人潮洶湧的景象已 不復見,花蓮主要街道上懸掛著滿街的大紅燈籠,卻 顯得街底淒清。商家鐵門多是拉下的,不知是因未見 人潮故歇業休息,或是因災後重建,無暇經營,整個 花蓮大街上,暫不見昔日觀光大城的熱鬧與活力。在 巷弄裡川行不息的車輛,則多是亮著綠燈等待遊客上 車的計程車,只是繞了大半天也不見人伸手攔車,車 站前昔日門庭若市的租車商行也未見人潮,店員們個 個無精打彩,連招睞生意也顯得有氣無力,震後十八 天的花蓮仍百廢待興。後來我無意間走近災損嚴重的 國盛六街,過去聳立的兩棟大樓,已拆遷完畢,成為 一大片平地,附近住戶基於安全考量暫被強制驅離。 但還是有幾位住戶回來探詢,昔日熟悉的鄰居們,今日不得不暫時分離,但話起家常來還是親切如昔, 她們看著眼前空地討論著:「這片平地已經被縣政府 買去,未來要當公園。」聽聞此訊的另一人苦笑著: 「那很好啊!以後我運動就不愁沒場地了。」這種相 濡以沫的場景雖建立在彼此的困頓上,但也別有一番 通透的人生哲學,我在旁側耳傾聽,感覺格外悲涼, 想說些什麼鼓勵他們,轉念一想,還是算了,當重大 苦難不是發生在自己身上,隨意說出口加油鼓勵實在 不具重量,轉身,我仍是步履輕盈的旅客,留下他們 的畢生積蓄和愁腸百結的心緒在原地,等待復原。

       2018年的扶輪口號是Making a difference―扶 輪改善世界,我社亦熱情響應了花蓮震災,希望這 些持續的人力物力投入,可以讓花蓮受災區得到改 善。回到這段花蓮之旅的原初目標本是想聽聽廖鴻 基老師從黑潮帶回什麼訊息,但想到花蓮海邊的浪 拍打如昔,如其古地名―洄瀾,帶給人初見的震 撼。如果離岸終歸事是為了靠岸,希望我們用民胞 物與的襟懷和花蓮人一起重建昔日光彩。

辦事處:台北市中山北路一段53巷20號5樓11室
電  話:(02) 2523-8055
Powered by Webnode
Create your website for free! This website was made with Webnode. Create your own for free today! Get started